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无偿献血 >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
肿瘤病人要不要输血?看这篇你就懂了!
发布时间:2025-02-07作者:刘德贵来源:点击:
在肿瘤治疗过程中,输血是一个让很多患者和家属纠结的问题。一方面,肿瘤患者往往身体虚弱,感觉输血能“补一补”;另一方面,又担心输血会带来各种风险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肿瘤病人输血那些事儿。
一、为啥肿瘤患者可能会需要输血
(一)贫血问题
肿瘤本身是个“消耗大户”,它会抢夺身体的营养,导致患者出现贫血。而且,很多肿瘤治疗手段,像化疗、放疗,也会像“误伤”造血系统,把正常造血细胞给“打趴”,进一步加重贫血。因此,当血红蛋白(血液里负责运输氧气的小能手)水平太低,身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,人就会感觉头晕、乏力、心慌、气短,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影响心脏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,这时候输血就能快速帮患者把血红蛋白拉回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,改善身体缺氧的状况
(二)急性失血
有些肿瘤长在特殊位置,比如消化道肿瘤可能会引起大出血。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,血压会急剧下降,身体的血液循环都会“乱套”,这时候必须得赶紧输血,来补充血容量,稳定血压,防止休克,这是救命的关键措施。
二、输血也不是随便就能输的
(一)输血有风险
输血可不是简单的“加油”过程,它也有不少风险。首先,输血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,比如发热、过敏,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溶血反应,红细胞被破坏,像一场“内战”,身体里乱成一团,可能还会伤及肾脏等器官。其次,输血还存在感染风险,虽然现在血液筛查很严格,但理论上还是有极小概率会感染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,像乙肝、丙肝、艾滋病等。另外,长期多次输血还可能导致铁过载,铁在身体里堆积太多,会伤害肝脏、心脏等重要器官。
(二)输血有讲究
医生在决定是否给肿瘤患者输血时,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。对于没有明显症状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慢性贫血患者,一般会先观察,尽量不输血,或者把血红蛋白维持在70 g/L以上。但如果患者本身就有心脏病、慢性肺病等合并症,或者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,那可能就需要考虑输血了。要是患者已经出现了像持续性心动过速、呼吸急促、胸痛、晕厥等严重症状,那输血就是必要的。
三、输血只是“权宜之计”
输血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症状,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肿瘤导致的贫血问题。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,医生还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,比如用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来刺激身体自己造血,或者补充铁剂,让造血的“原材料”更充足。这些方法相对输血来说,风险小一些,而且更注重从源头解决问题。
总之,肿瘤患者到底要不要输血,这是一个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身体状况、贫血程度和症状等因素,综合判断输血的利弊。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,积极配合治疗,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肿瘤带来的各种挑战。
我国每年就有超600万病人等待输注血液救治,其中肿瘤患者近400万人需要输血保障才能度过难关,由于血液至今仍然无法通过人工合成,无偿献血是临床血液的唯一来源,快和你的朋友一起来参与吧!